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4月23日在牧野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牧野区人民政府区长 牛晓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五年工作回顾
2012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四个牧野”建设目标,强化改革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生态环境,大力改善民生,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和“十三五”良好开局。
五年来,我们以引资项目为抓手,助推经济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总量达到154.2亿元,由全市第10位进到第四位;财政公共预算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8%,总量增长到5.47亿元,居四区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总量达到41.9亿元,居四区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677.5亿元,连续五年居四区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3.2亿元,相比2011年翻了一番;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8932元增长到28198元,年均增长8.3%,总量居全市第二位。签约中农联农产品批发大市场、万达广场、智谷蓝宝石玻璃镜片等重大项目70个,总投资52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年均增长19.6%;实际利用内资103.3亿元,年均增长9.6%,招商引资工作连续4年城区第一。运作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87个,总投资134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 531亿元。列入省、市重点项目78个,总投资58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92亿元。新太行年产3000套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动力电池系统、鑫洋年产1.8万辆场地车、海宝年产100万台展示柜及50万台洗衣机等118个项目竣工投产,连续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
五年来,我们以做强调优为导向,加快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二、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98.5%,较2011年提高2.5个百分点。工业优势进一步增强。工业总产值从200亿元增长到299.5亿元,年均增长1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达到55户;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家,是2011年的11倍;市级以上研发中心(实验室)达到25个,是2011年的6.3倍;申请专利1308项,连续五年居全市前列,2013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产业集聚集群凸显,初步形成电池及延伸产业、电子信息(电器)两大主导产业,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亿元,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56%。全区两大主导产业企业达到55家,其中环宇赛尔、新太行进入全国行业百强,新鸽等4家企业获国家市场准入资质,新太行等企业产品广泛用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长征火箭、“辽宁号”航空母舰等高精尖领域,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园区被确定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和市大东区的重要功能区、省动力电源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市首批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初步完成园区与和平路办事处行政区办套合,面积增加到40平方公里;自来水管网、燃气、热力管网、雨水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园区科技孵化中心等平台项目顺利推进,科创中心(中国豫北电子商务园)建成投入使用,配套功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现代服务业转型加快。先后规划推进高铁商务区、特色商业区、北环现代物流园区等特色园区建设,引进大连万达、香港豪德、上海红星美凯龙、法国安盛集团等一批国内外一流企业,万达广场、万汇国际广场等商业项目快速实施,红星美凯龙大卖场、长德商贸物流城(一期)等项目相继建成,现代服务业规模和品质明显提高。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首次突破半数大关,比2011年提高9.7个百分点。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迅速。沿共渠观光休闲农业达到2900余亩,年营业收入3200余万元。设施蔬菜面积1.15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1.6万亩,年产量2亿公斤,拥有无公害蔬菜农产品认证6个,牧绿公司在深交所第四版成功上市。花卉苗木种植基地达到9000余亩,豫北地区最大的绿康花卉交易中心建成营业。以亚特兰为龙头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产业集群。
五年来,我们以规划布局为引领,完善基础设施,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加快,24个在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拆迁180万平方米,建设29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33亿元;完成96条小街巷综合整治,新建(改建)县乡道路16.8公里、通村公路33.5公里;完成33条市政道路、4处桥梁拆迁建设任务;拆除“两违”建筑21.4万平方米,主次干道近1000处门店招牌完成综合治理;购买社会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主次干道全部机械化洗扫。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大力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定国湖、卫源湖等生态水系工程稳步推进。农村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社区完成建房面积95.64万平方米,入住群众4085套,曲韩社区等3个社区服务中心建成使用,遗留问题有序解决;创建达标村以上标准村庄41个,占全区村庄的70.7%。
五年来,我们以人民满意为目标,着力改善民生,社会更加和谐。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8.74亿元,占财政支出54.2%。义务教育全面发展,新建7所学校,6所投入使用;实施校安工程,新建、加固校舍8.5万平方米;2015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排名全省首位。建成创业孵化园9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近6万人,2014、2015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人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推开,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发放优抚、救助、低保资金1.44亿元,城乡困难群体实现动态应保尽保。卫生计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面对“7.9”“7.19”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区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有效保障了全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非法集资案件得到有效遏制,信访工作平稳有序,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五年来,我们以提升效能为重点,加快职能转变,政府执政水平显著提升。深化行政改革,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由114项清理至56项;全面完成食药、卫生计生、金融、交通等体制改革;编制完成全区28家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保留行政职权1774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营改增”全面推开,“三证合一”商事登记制度全面实行;推动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化改革,五年累计融资16.87亿元;8个PPP项目顺利实施。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有序开展。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完成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780件,被评为“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实践活动,查处了一批违法乱纪问题,政风行风持续好转。统计、审计、消防、人民武装、法制、民族宗教、人事编制等工作都得到长足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区历经考验、攻坚克难的五年,也是抢抓机遇、快速发展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团结进取、求真务实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牧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正处于破解发展瓶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亟需调整。投资过度依赖房地产拉动,工业、服务业税收贡献率偏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二是产业升级任务艰巨。我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产品多处于生产链、价值链中低端,没有价格、市场和技术话语权,综合竞争力不强。三是配套设施发展滞后。道路、水、电、热力、燃气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四是环保形势依然严峻。辖区环境经过大力整治虽然得到明显好转,但大气污染、水污染问题依然突出。五是发展瓶颈依然存在。项目落地难、开工难问题突出,少数部门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效率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下的跨越发展需要。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理念、新战略,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富区、环境立区”三大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四个牧野”建设,力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26亿元,年均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27亿元,年均增长10%,三产比重达到5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20亿元,增加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5亿元,年均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7.7亿元,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11%;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7700元,年均增长6%。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重点任务:
(一)实施投资扩增工程,在扩大发展增量上努力取得新突破。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紧盯国家、省、市的产业政策、资金投向,谋划一批对全区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和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力争谋划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200个以上,总投资达到1500亿元以上,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大力开展“一招四引”工作,强化“人才+资金+项目+管理”打包引进模式,重点引进龙头型、基地型、创新型优质产业项目,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全面壮大优势产业,延伸优势产业链条,扩张产业规模,力争五年内实现全区新签约项目80个以上。
(二)实施产业升级工程,在优化经济存量上努力取得新突破。坚持“科技引领、改造提升、提质增效”发展思路,做专做强现代工业,做新做大现代服务业,做精做优现代农业,构建竞争优势明显、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抢抓国家郑洛新自主示范区、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等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围绕电池及延伸产业、电子信息(电器)两大主导产业培育优质企业和大集团(大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价值链、创新链,推进工业提质和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牧野工业强区梦,重铸辉煌。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440亿元,增加值达到92亿元,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5家,电池及延伸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40亿元,电子信息(电器)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电池及延伸产业生产基地和电子信息(电器)生产研发基地。大力实施服务业转型升级工程,围绕高铁商务区、北环现代物流园区、特色商业区、铁西片区、牧野东区城市单元更新项目等区域开发建设,大力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提升发展传统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走向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力争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0亿元左右。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结合新乡市“五湖四河两渠”水系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卫源湖、凤泉湖建设重要机遇,进一步提升休闲观光、苗木花卉等新兴产业,建设市民旅游度假胜地、时尚休闲游憩区,着力打造“半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
(三)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努力取得新突破。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老工业区搬迁和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政策机遇,加速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力争78个棚户区(城中村)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200亿元以上、征收总规模94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推进老工业区企业搬迁改造,打造全省老工业区改造先行示范区。推进智慧城区建设,建立牧野智慧城市信息云平台,建立完善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实施大数据工程,加快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打通与“智慧河南”链接通道。发挥牧野区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人文城区建设,提升城区文化品味,彰显城区的个性和魅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全区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四)实施绿色发展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努力取得新突破。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当好新乡生态文明建设“火车头”。建立健全各项环保制度,探索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综合机制,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切实提升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强化生态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定国湖、卫源湖、凤泉湖、卫河水系景观提升等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提高绿化面积和档次,全面打造绿色牧野,构建生态屏障。
(五)实施幸福牧野工程,在提高服务水平上努力取得新突破。坚持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力争到2021年实现各项社会保险法定参保人员基本全覆盖,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统筹推进就业工作,积极创建综合性创业孵化平台,力争五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统筹做好安全、综治、信访、民族宗教等各项社会工作,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三、2017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区委三届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四个牧野”目标,全力以赴确保开局之年实现“开门红”。
2017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全市领先水平,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强化项目引领,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围绕辖区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以及22所、新航集团等央企资源,瞄准行业国内外一流企业、科研院所,深入开展以企引企、豫商回归、中介招商、驻地招商等活动,强化“一招四引”。重点做好汉能移动产业园、万达西广场、颐高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跟踪对接工作,加快汇泽机器人研发中心、衡水中学新乡分校、北大协同创新研究院产学研产业对接以及中科院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项目的签约落地。力争全年实现签约项目2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内资34亿元。
聚力推进项目建设。做实县级领导分包和周督查、月例会、季观摩等机制,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拆迁、资金、土地、规划、审批等问题,确保引进项目早开工、建设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实现以项目稳增长。重点抓好智谷光电蓝宝石玻璃镜片、新鸽年产30万辆新能源电动车等68个在建项目,鲜之达农产品物流基地、通威电池材料园等计划开工项目,确保早日建成运营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全年运作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50个以上,年计划投资100亿元以上。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贯彻落实省“百千万”助力企业计划,构建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引导扩大实体企业贷款规模;鼓励支持企业新三板、新四板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帮助企业招聘、培训技能型人才,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企业自身发展活力。
(二)狠抓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新突破
增强工业综合实力。以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大东区建设为抓手,围绕电池及延伸产业、电子信息(电器)两大主导产业,支持科隆、新太行、22所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大集团(企业),着力强存量;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的建成投产扩大增量;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主导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增强核心竞争力。力争2017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亿元以上企业1-2家,全年电池及延伸产业和电子信息(电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80亿元、25亿元。围绕“一星级园区”创建和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以实施“五大工程”为抓手,通过技改提升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清理腾退一批、招商引进一批,着力壮大提升产业集群,提高园区发展质量,将园区打造成为全区产业集聚、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的高地。重点抓好标准化厂房、工业污水应急监测中心、纬八路、纬九路、前河头雨水泵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电波科技城、科隆新能源材料园、河南胜利物流仓储货运东站等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提升电源产业园区发展水平。力争2017年电源产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2%;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10%以上。
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围绕高铁商务区、北环现代物流园区、特色商业区等载体,积极引进总部经济、互联网+、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大健康等高成长性服务业,借助定国湖、卫源湖、凤泉湖等水系建设,促进区域生态、文化、旅游、商贸融合发展,推动我区服务业向高端引领迈进,实现三产富区。重点推进万达广场、润华高铁广场、妇幼保健院暨新乡市儿童医院、长德商贸物流城等重大项目实施,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
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贯彻落实农业供给侧改革,引导农村经济结构向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转型。充分利用沿卫河、凤泉湖景观优势,着力谋划建设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提升休闲农业规模和档次,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现代化水平。
(三)突出环境优化,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
着力提升城乡环境。加快24个在建“两改”项目建设进度,服务好织袜厂、利民机械厂、清真食品厂等5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力争全年新开工建设5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6.2亿元。以卫源湖、牧野东区城市单元更新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东北片区、铁西片区整体开发,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乡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带动产城融合发展。提升改造干休所胡同等18条小街巷,服务好东部污水处理厂、新四街(北环-纬一路)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新型农村社区遗留问题整改,力争完成60%的新型农村社区整改任务。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力争2017年新建成示范村18个,达标村20个。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牧野。围绕天更蓝,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在做好建筑工地扬尘、“小散乱污”企业等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加快清洁能源替代进程,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由治标向治本转变。围绕地更绿,着力增大绿化面积,重点做好北环旧货市场游园改造、绿化示范村以及济东高速、107国道、新濮路、卫河等沿路沿河生态廊道建设,确保辖区绿化率稳步提升。围绕水更清,积极推动定国湖、卫源湖、凤泉湖等生态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加强企业水污染综合整治,确保卫河、共渠、东孟河出境断面周水质平均达标率达到90%以上。
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关心企业发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推行领导分包、全程代理、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企业评议等制度,着力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加强投资环境治理,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违章建筑,净化发展空间;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装强卸,优化建设环境;严厉打击黑、恶、痞势力,保障社会环境。
(四)深化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动态管理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加快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强化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实现审批事项一站式集中办理,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利。加大“智慧牧野”建设力度,完善网格化服务平台功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投资合作、债务发行等渠道,提高融资能力;大力推广PPP项目,重点做好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棚户区改造等领域项目谋划,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激发投资活力。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抵押贷款或折合入股的方式,拓宽农民投融资渠道,盘活农村资源。
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支持自主创新,扩大开放创新,推动协同创新,提高创新供给能力。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究,加快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力争年内组织申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0个以上,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加强平台建设,全力推动国家电池质检中心动力电池检验检测、新乡电子信息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新一代移动通信(5G)与物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构筑产业发展优势。
(五)聚焦民生改善,共享发展新成果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逐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强化社会保障。建立健全低保、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整合,力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达到34600人以上。推动就业创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加快创业平台建设,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实现高质量就业。力争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以上。提升教育医疗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教学设施,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快推进牧野社区小学、天福实验小学、荣校东路中学等项目建设,力争牧野社区小学9月份投入使用。全力服务好中心医院东区医院、妇幼保健院暨儿童医院建设,完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各项社会事业。健全完善防汛抢险体制机制,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公厕提升改造力度,优化城市服务环境;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严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统筹做好统计、审计、稳定等其它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以“敢、转、争”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法,促进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阶。
坚定政治方向。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恪守政治规矩,保持政治定力,自觉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自觉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和方针政策,自觉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遵守《准则》《条例》,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强化担当精神。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切实做到心中有责、敢于负责、尽职尽责。建立领导包联、观摩讲评、目标考核、督查问责等机制,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制定路线图、划出时间表、落实责任人,确保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有效破解发展难题。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思维,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重大决策等程序,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追究机制,规范权力运行。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严守廉洁底线。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筑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根基和工作基础。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着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各位代表!新目标承载新担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进一步激扬牧野梦想、提升牧野实力、书写牧野担当,全面加快“四个牧野”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